从人潮到钱潮!高铁站广告如何让文旅景区 “狂飙”

从人潮到钱潮!高铁站广告如何让文旅景区 “狂飙”

来源:腾讯元宝生成

01- 文旅火到爆:景区挤成 “人从众”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“宅家摸鱼” 早已不是当代人的唯一标签。如今,每逢节假日,各大景区的人潮涌动,场面之壮观甚至超越了春运。敦煌莫高窟前,游客们排着蜿蜒的长队,只为一睹千年壁画的艺术瑰宝;迪士尼城堡的烟花秀现场,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,无数游客举起手机,记录下这梦幻般的瞬间,即便人挤人,也乐此不疲,仿佛将 “人挤人” 演绎成了一场独特的行为艺术。

这种文旅热潮之下,各地文旅局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,纷纷 “卷” 出了新高度。西安打造的 “大唐不夜城”,以璀璨的灯光、身着唐装的不倒翁小姐姐等元素,重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,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;其他城市也不甘示弱,推出 “赛博朋克古镇”,将现代科技与古老建筑相融合,碰撞出别样的火花。在体验项目上更是花样百出,这边有非遗竹编体验,让游客亲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;那边就有 AI 剧本杀游船,将烧脑的剧本杀游戏与水上游览相结合,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玩体验。在如今的文旅圈,没有点独特的创意和绝活,都不好意思在圈中立足。

从人潮到钱潮!高铁站广告如何让文旅景区 “狂飙”

来源:腾讯元宝生成

02- 文旅是啥?文化 + 旅行 = 钞能力?

文旅,绝非简单的 “文化贴贴 + 旅行自拍”,它是一门极具智慧的 “商业艺术”,蕴含着巨大的 “钞能力”。在 “文” 的领域,像敦煌这样的千年网红打卡地,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。故宫更是将文创玩到了极致,把龙袍上精美的花纹印在行李箱、笔记本等产品上,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,深受游客喜爱,让故宫在文创领域赚得盆满钵满。

“旅” 字门的高手们同样不遑多让。在桂林,游客们可以乘着竹筏,缓缓穿梭于山水之间,感受 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 的诗意;在成都的茶馆里,一边品尝着清香的盖碗茶,一边欣赏精彩的变脸表演,体验地道的川蜀风情。这些旅游项目让游客们在享受美景与特色文化的同时,即便身体疲惫,也心甘情愿地为这场独特的旅行体验买单。尤其是那些充满创意的文创雪糕,成为了游客们拍照打卡、分享朋友圈的热门单品,进一步拉动了景区的消费。

从人潮到钱潮!高铁站广告如何让文旅景区 “狂飙”

来源:腾讯元宝生成

03- 高铁站广告:文旅界的流量 C 位

在文旅宣传的战场上,当众多景区还在朋友圈等常规渠道投放广告时,那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景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高铁站广告这一 “流量高地”。高铁站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枢纽,堪称人类大型迁徙现场。以京广线为例,其沿线的高铁站日均客流量巨大,甚至堪比整个欧洲人口的单日流动量。像北京西站、广州南站这样的 “流量巨无霸”,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汇聚于此,他们在候车的过程中,正是接收广告信息的最佳时机。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在繁忙的候车大厅里,旅客们低头刷着手机,稍作抬头,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吸引力的文旅广告,如 “京广线穿越三国的诱惑”。生动的文案搭配精美的画面,瞬间抓住旅客的眼球。旁边的小情侣看到这样的广告,立刻被勾起了兴趣,当场就开始计划前往赤壁古战场等三国文化景点游玩。这种精准的广告投放,能够在短时间内触达大量潜在游客,对于景区来说,无疑是宣传推广的绝佳方式。而且高铁站广告具有覆盖面广、曝光率高的特点,不同年龄、职业、地域的旅客都有可能成为景区的潜在客户,其传播效果远非普通广告渠道可比。

从人潮到钱潮!高铁站广告如何让文旅景区 “狂飙”

来源:腾讯元宝生成

04- 实操指南:小透明景区如何逆袭成顶流

假如你老家有个 “木雕非遗小镇”,别慌!三步教你用高铁站广告逆天改命。

首先,进行创意包装与定位。深入挖掘小镇祖传木雕手艺的独特魅力,将其包装成 “鲁班再世体验营”,广告词就写 “人均艺术家的快乐老家”。突出小镇木雕体验的趣味性和参与性,让游客感受到即使没有任何基础,也能在这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木雕作品,体验成为艺术家的快乐。这种极具吸引力的定位,能够迅速抓住游客的好奇心,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。

然后,实施精准投放与互动。在广州南站等客流量大、目标游客集中的高铁站,铺满 “木屑味的诱惑” 主题广告。广告设计要简洁醒目,同时设置扫码就送电子版《当代达芬奇速成手册》的互动环节。手册中不仅包含木雕基础知识、简单的雕刻技巧教程,还融入小镇的木雕文化故事,让游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,对小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。通过这种互动方式,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传播力,让游客在候车的闲暇时间里,主动了解小镇的特色。

最后,谋求联合营销与话题打造。和周边酒店搞 “雕完就睡” 套餐,游客刻完木梳直接入住主题民宿。同时,积极在抖音等热门社交平台上打造#手残党木雕翻车#话题。鼓励游客分享自己在小镇木雕体验过程中的有趣经历,无论是成功的作品还是搞笑的 “翻车” 现场,都能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。借助社交平台的传播力量,让小镇的知名度迅速提升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。当话题热度不断攀升,小镇就有可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,变成备受关注的旅游热门目的地。

在文旅产业狂飙突进的时代浪潮里,高铁站广告早已超越传统媒介的范畴,成为撬动流量杠杆的支点与连接文旅梦想的桥梁。它既是景区破圈突围的“金钥匙”,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“加速器”—— 小透明景区借助其精准触达的特性,能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具象化的吸引力;而成熟景区依托其强大的辐射力,可持续刷新品牌热度。当创意与流量共振,当文化与科技交融,每一块高铁站广告牌都在书写文旅新传奇,让那些藏在深闺的美好被世界看见,也让文旅产业在这场智慧博弈中,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。

相关内容